守护“守沪”的人:4500多安徽医疗队员……

2022-04-14 来源:合肥热线 浏览次数:12258

6个区、1个岛、1091个采样台、559个采样点、4530名医疗队员的感控与防护督导……从3月31日进驻上海的那天起,支援上海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感科主任赵红与她的同事张星辰,每天都在用力守护“守沪”的人。

“看着一批批星夜驰援的队友们,她们有的比自己的孩子也大不了几岁,也有与她年龄相仿的老师们”,赵红说:“既钦佩她们的勇毅逆行,更为她们的安全担忧”。

到达上海的当天下午,有着武汉抗疫经历的赵红,在今年3月初又赴安徽省疫情发生地安庆、马鞍山、芜湖繁昌等地进行感控指导,每一次经历,赵红都把督导中的发现的问题记下来,整理到手册上。根据安徽省援沪医疗队总领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杨绪斌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更细致的完善工作,涵盖援沪工作要求、纪律要求、生活要求、院感要求四大方面,对具体工作、闭环管理隔离酒店、通勤车转运、个人防护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确保人手一册,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队员在沪工作期间的安全。

这些纪律可以说是队员的防护“神器”,如何用好、保证每个队员都知道、都明了?3月31日的晚19时至21时,又对医疗队全体队员开展了岗前线上视频培训并进行了实时考核。“这是真正的抗疫战场啊,我们必须严格的做好个人防护”。赵红一边对具体细节进行PPT讲解,对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的正确识别,规范佩戴方法详细说明,还列举常见误区如口罩并非戴多层就安全、医用防护口罩里面不可戴外科口罩,防护服衣领不能盖住口罩等,张星辰在一边对着摄像头进行实操演示,使队员们更清楚的知道如何检测手套完整性、防护口罩密闭性,在室外没有两个缓冲区的情况下如何一次性的从内向外向下反卷脱去所有防护用品......。

赵红和张星辰在督查采样准备工作时,发现采样桌的左手边放垃圾袋,并且采样人员没有处于上风口,随即进行调整

“重要的问题说三遍”,赵红说:“我们在上岗前、采样中、上岗后,反复培训、反复强调。”4月3日上午,针对安徽选派的驻点的1030名援沪核酸采样队员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再次开展了线上答疑研讨会和心理疏导。4月3日夜间和4月9日再次对另一支紧急筹建并当天往返、星夜援沪的3500名核酸采样医疗队队员紧急进行了线上岗前培训。

4月11日晚,她们又一次紧急对1030名驻沪核酸采样队员的一些困惑焦虑问题……“尽量要站上风头,上门采样站门外、不入户内,室外用餐前脱去污染防护用品、严格手卫生后,选择远离采样点、空旷通风位置,保持2米以上距离分散开吃饭,不能面对面讨论……”一次次唠叨、一遍遍叮嘱,为的是队员的安全,如“追阳”上门采样注意事项、防护异常应急处置、身体不适应急处置、户外就餐注意事项、闭环管理等问题反复强调。用赵红的话来说,就是“特殊时期特殊的阵仗打法,医疗队员日夜奋战,他们不眠,我们也眠不了。”

“培训的时候讲也讲了,微信群中该回复的也回复了,但是必现场必须去督导”,赵红说:“采样人员特别特别的辛苦,我们必须到现场再去看,就怕微小的细节没做到引起危险。”,赵红说:“4月1日至4月13日,一直奔波于上海嘉定区、闵行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浦东新区6个区和1个长兴岛,共计约340个核酸采样点和多个方舱核酸检测点进行现场督导。”

在采样现场,经常能听到赵红等感控专家这样的话:“老师,您的防护服衣领不能把口罩盖着,这样会把口罩向下蹭,影响密闭性安全。”“老师,您的护目镜已雾水重,口罩没有罩住鼻子了,请赶快找地方更换!”“老师,防护面屏和护目镜不需要都戴,戴面屏即可。”“老师,防护服外面真的也不需要再穿隔离衣啊,过度防护反而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天气热了,也增加身体消耗,不利于防控。”......“赵老师、张老师,有你们在身边我们心里感觉踏实多了!”

连日来的督导工作内容涉及采样场地的合理布局,确保人群入口扫码、采样、出口单向流动,规范的个人防护,一采样一手消的严格执行,采样队员须处于上风位操作等注意事项,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置,队员就餐场地防控规划,医疗废物处置,场地及通勤车清洁消毒等方面。在采样现场看到队员们不辞辛劳,近距离的直面风险,她们下定决心要像对待“自家人”一样守护好队员,把巡查中发现的防护细节问题反复推敲评估、风险研判、应急处置等,用各种形式来提醒和守护队员安全。

“来的时候就在头疼上厕所的事,没想到赵老师主动给了答案”,一位队员说。做院感工作的人就是细心,面对完成采样任务后就要返回的队员,赵红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各位领队,还有来回途中如需进入服务区上卫生间,请严格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采取无接触式,可用纸巾、消毒湿巾等开关卫生间门、水龙头等,做好双向防护,谢谢配合!”

“采样现场,做好对群众的解释,也是对队员的一种保护。”赵红表示,面对前来进行核酸采样的群众,我们反复提醒:“阿姨,请您保持2米距离,不要提前靠近和摘口罩,等轮到您时再摘下口罩,谢谢配合!”“叔叔,请您坐下进行采样,让我们队员处于上风位,谢谢!”

“谢谢你们从安徽赶来支援我们,你们辛苦了!”“谢谢赵老师,有你们的保护,增加了我们的安全感”一句句简单的致谢,却饱含炙热的温度,这是对援沪医疗队每一位队员最大的褒奖和鼓励,让素不相识的彼此此刻心连心。

(陈小飞)


合肥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编辑:唐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