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来源:世界制造业大会 浏览次数:3391
编者按: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在即,安徽以“制造强省”为笔,以创新开放为墨,正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产业新图景。大会期间,安徽多地市将联动开展制造业招商推介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各地优势产业、发展成果与投资机遇。
本系列稿件将从新能源汽车到集成电路,从高端装备到新材料,从数字经济到绿色制造等方面,展示铜陵、宿州、芜湖等地的制造业发展亮点与成就,为全球投资者打开一扇窗口,洞察安徽制造业的活力与潜力,捕捉合作契机;也为各地市搭建一座桥梁,链接资源、汇聚动能,助力招商引资。
铜陵市
铜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
铜基新材料产业。铜产业是铜陵市首位产业、最耀眼的经济名片和产业地标,也是铜陵市最有特色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2025年上半年,该市铜产业规上企业144户,累计实现产值929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3.2%。
化工新材料产业。2025年上半年,全市化工新材料规上企业71家。1—6月,实现营收93.7亿元,产值106.4亿元,增加值18.5亿元,分别增长9.4%、15.4%、17.1%。
绿色建材产业。铜陵市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泥建材基地,主要产品包括水泥熟料、纸面石膏板、蒸压粉煤灰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目前,全市共有14条水泥生产线,其中包括4条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8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海螺日产1.2万吨生产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全市水泥熟料年生产能力超过3100万吨。
专用装备产业。2025年上半年,全市共有专用装备规上企业28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93.6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认定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共2个;2025年,铜陵有色等14家企业获得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
经过转型发展,铜陵逐步构建起“133”先进制造业集群,即以铜基新材料为核心的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1个首位制造业集群,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化工新材料、体现铜陵特色优势的专用装备、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为方向的绿色建材产业3个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半导体产业、高端元器件及电子材料产业、新能源3个具有优势潜力的战新制造业集群。
宿州市
宿州市主导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端绿色食品(预制菜)产业、生物医药产业。2024年主导产业产值约为1853亿元,占总产值比重超过65%。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24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10.3%;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60.1%。算力产业是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市算力中心项目共11个,项目总投资82亿元;智能算力1855.3P,稳居全省前三;超级算力15P,已建成汴水之畔科学计算中心,其算力规模在省内仅次于巢湖明月超算中心。已上架GPU芯片包含英伟达H800、A100、L40、L40S等进口算力芯片和寒武纪MLU370、华为昇腾910B等国产算力芯片。
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2024年,全市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289亿元,同比增长0.7%;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1.3%。现有规上企业318家,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重点企业儒特实业、雪龙纤维、紫金新材料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雪龙纤维、市经开区化工园区、佳力奇上市分别获评为全省2024新材料十佳企业、十强园区、十大事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突破,已形成宿州市奇瑞合作事项备忘录,签订奇瑞汽车增程器发动机项目框架合作协议。
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2024年,全市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完成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9.5%;落地项目10个,总投资551亿元。现有安徽欣然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1亿元)和宿州巨仁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亿元)等先进光伏企业9家。目前该市正加强分布式光伏建设,围绕泉为科技、钛创新能源等企业布局TOPCon、HJT等新能源电池,进一步提高绿电消费比重,推动光伏产品就地就近转化消纳。
高端绿色食品(预制菜)产业。2024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规模达1346亿元,同比增长21.3%;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7.3%;新增项目211个,投资总额527.557亿元。品牌打造卓有成效,全年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累计达36个,居全省第2位,灵璧双孢菇、萧县白山羊、泗县金丝绞瓜等入选国家名录;砀山酥梨、灵璧黄牛肉入选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全市预制菜企业共计102家,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均居全省第1位。
生物医药产业。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1.7%;新签约项目28个,投资总额43亿元。目前拥有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集聚了新宇药业、亿帆药业、迈瑞医疗等重点企业,依托宿州经开化工园区发展高端药用原辅料、医疗中间体、医药研发等,并依托砀山县医疗产业园延伸发展高端医疗器械。
亳州市
亳州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拥有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目前,该市正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药材产业。现有药品生产许可企业258家,73家全国知名及医药百强企业先后落户,产值超10亿元药业企业6家。该地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被列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居全省第1位。素有“华夏酒城”美誉,以古井集团为代表的白酒生产企业160家,年产量约占全省的1/2。
2024年,在省反馈的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1位、12项居前3位、19项居前8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521.6亿元、增长6.1%,增速居全省第4位,总量前进1个位次、居全省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居全省第4位。
淮南市
淮南因煤设市,是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国家“亿吨级”煤炭基地、“ 皖电东送”主战场。境内保有煤炭资源量168.6 亿吨,煤层气储量 5928 亿立方米;拥有 11 对大型矿井8 家大型火力发电企业,2024年煤炭产量 5417.5万吨、火电装机容量1457 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 325 万千瓦。
该市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6个省级开发区,与上海市闵行区共建的科创产业园、与合肥市共建的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加快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暨人工智能等产业。
新能源产业。建设“ 整车 +零部件+后市场 ”三位一体发展的千亿产业集群。合肥与淮南共建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开沃新能源轻型商用车生产制造基地已投产。已引进开沃、本特勒、于达克、拓普、敏实、富奧、科博达、万向钱潮、坤奏、圣龙、太蓝,雅虎,色耐特等知名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发展动力电池系统、电驱电控系统、智能座舱系统、智能底盘系统、“车路云一体化”感知系统、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以及检验检测等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初步形成以光伏多晶硅清洗利用、光伏玻璃镀膜设备、光伏电池和组件、光伏浮体、支架、清洗机器人、光伏电站为主的先进光伏产业链,和以锂电池电解液、储能电池、电芯、储能电站为主的新型储能产业链。已引进中环低碳、国晟能源、阳光电源、远景能源等知名企业。
在先进光伏领域重点招引靶材、低温焊带、EVA、光伏背板、光伏铝边框、接线盒、封装胶膜密封胶等光伏组件配套及先进光伏设备制造、光伏组件循环利用等产业;新型储能领域重点招引储能电池和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储能核心设备制造、正负极材料、隔膜、储能电池回收固态及半固态电池等产业;氢能领域重点招引工业副产氢提纯、煤层气制氢、生物质制氢、制氢加氢综合能源站、燃料电池电堆及配套、BOP 核心零部件、高压储氢系统、氢能机车和船舶发动机研发等产业项目。
材料产业。初步形成煤化工园区化工新材料、凤台县和潘集区无机非金属材料、市经开区生物医用材料、谢家集区金属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已引进中安联合、嘉玺新材料、普碳新材料、山河药辅、宏泰钢铁、美亚高新、博普新材料等知名企业。重点引进特种橡胶、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高端膜材料、电子级化学品、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及储氢材料、轻型建筑板、保温隔热建筑板、组织工程材料、组织修复材料、铝镁合金及零部件精深加工等产业项目。
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了以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制品为代表的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已引进中粮集团、温氏集团、牧原集团、美丽健乳业集团、华菜仕食品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围绕优质粮、畜禽、水产品、果蔬、豆制品、乳制品、食用菌等优势产业,聚焦生产端、加工端、市场端等关键产业链,重点引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暨人工智能产业。建成投用省内单体最大的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中科院大气所超算中心、煤矿安全大数据中心等数据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2英寸硅基 OLED、中移动智算中心、淮南大数据产业智算中心、抖音数据标注基地等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已引进火山引擎、白山云科技、华础特种光源、芯视佳和英联信息等龙头企业。重点引进 5G 通信、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大数据等产业,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空天信息等产业项目。
相关推荐